前不久,“柠檬水女孩”、柠檬水起义的故事在美国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称:美国俄勒冈州这位名叫朱丽的7岁女孩不久前在一个地方集市上售卖柠檬水,但因为没有卫生执照,被地方卫生管理员驱逐。这名女孩的遭遇引发媒体关注,很多人指责当地管理机构无权将小女孩赶走,称其扼杀了小女孩的创业热情。
在舆论压力下,当地地方官亲自向这名女孩的母亲道歉,并要求卫生管理机构在执行相关法律时备加谨慎,鼓励而非阻碍公民创业。
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孩子而言,和小伙伴在街边卖自制的柠檬水、曲奇饼,往往是他们人生最早的“创业”体验。美国小学的慈善启蒙教育之一,也是组织学生通过卖柠檬水或零食自筹善款;有人为此还特别开发了一套卖柠檬水的经济学游戏,用以模拟这种最初级的创业模式……
创业教育还是短腿
相对于美国小孩习以为常的“创业初体验”,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建教授指出了我国创业教育的3个先天不足:“积累不够,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时间不够,创业教育在我国是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90年代中期才开始研究和实践,因此缺乏经验的总结;实践不够,教学活动开展得比较少。”
教育部2009年发布的一组数字更是印证了高建的判断:12.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创业教育;8.07%的大学生不了解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高达39.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比例仅有12.23%. 那么,创业教育究竟路在何方?我国的很多教育机构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探路历程。
创业师资多学院派水军
课余活动多,战略支持少;兼职课程多,专职课程少;兼职师资多,专业权威师资少;创业教育素材多,监督评估少;可获资源多,利用资源少。这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真实写照。团中央KAB创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大多属于“学院派”,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
事实上,创业教育的学科特性要求创业教育师资需要具备“学者+企业家”素质,要求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理论高手,也是创业管理的实践战将,然而,我国的“行政口学院派”师资大多缺乏经济学或管理学的专业背景,缺乏创业实战经验。
高建认为,我国的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联系。要尽量多地整合调动这些人力资源,让他们跟学生直接接触,讲创业经历、管理经验,让创业教育课程中关于企业的知识能在这种接触中成为活生生的东西。
创业实训悄然兴起
直接让大学生投入到商海中扑腾吗?
如果直接就把大学生放到市场中摔打,这样的创业损失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会挫伤大学生的锐气。正保远程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正保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朱正东说,基于我国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的现实,创业实训应该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一个最佳选择。
“这一创业实训平台已成为推动创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众多学员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在创业实训后续服务的支持下稳定经营。”朱正东介绍说,这些创业项目涉及教育培训、科技、餐饮、礼品、网络、零售、咨询、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
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的宗旨是推广和强化“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学习”的理念,支持和协调各成员国模拟公司体系的发展,并为其业务提供增值服务。朱正东说,模拟公司培训方式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实岗培训模式,注重实效,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
在我国,这种培训形式被定名为创业实训。创业实训的应用对象包括失业人员、大学生、中学生、残疾人、军队复员转业人员及已经创业的人员等。培训过程中,学员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办公能力和业务能力,体验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从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提升经营稳固率。
“项目引进4年来,北京正保育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专业化的培训队伍为依托,为学员提供模拟公司实施所需的系列软件及其配套技术服务,帮助和指导学员通过参加创业实训,实现自身52项能力的提高。”
2010年,苏州市人社局与正保育才合作在苏州开展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这一项目已将创业实训项目建设成为有效整合政策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朱正东介绍说,北京正保育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在中国区域的授权代表,引进开展了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目前创业实训模拟公司项目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和100多家高校开展了这项培训,培训学员30000余人,注册实训师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