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7月,又到了大学毕业生离校就业的高峰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他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各方面关注。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也是人才的浪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邸树军称,今年,大连市预计将接收6.7万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竞争依然激烈。为此,本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寻求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新的增长点,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就业从2006年开始,大连市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几年来,本市已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67家,其中市级192家、区县级75家。截至目前,共有7000余名大连生源高校毕业生参与到见习活动中,见习期满后有56%的毕业生被见习单位录用,其他也通过市场实现了就业。
问题回答哪些毕业生可申请进入见习基地见习?
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连地区生源尚未就业的毕业两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能够履行见习规定和各项纪律。
有哪些见习岗位?
有信息和软件服务业、金融、保险、法律、行政及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具体可到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服务区”登录后查询和对接。
见习期限多长?
一般为6个月。
毕业生申请参加就业见习的流程?
首先登录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服务区”进行申请,和单位在网上进行双选。向单位提供本人毕业证、报到证、户口簿及身份证进行资格审查,填写《毕业生见习登记表》一式两份;由单位持上述材料(复印件)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确认并留存信息,即可进入基地见习。也可以参加每月一次的就业见习专场洽谈会 (具体在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发布信息),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洽谈,实现对接。
见习期间有什么待遇?
进入市级见习基地的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见习基地和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50元的生活补贴,即毕业生每月可得到1100元的生活补贴。
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邸树军介绍,对于尚未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大连市生源毕业生,政府通过储备计划、“三支一扶”、就业见习等带有储备性质的就业形式鼓励毕业生先到基层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以实现长期稳定就业。
一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提供2000万元资金,购置1000个公益性岗位,将当年未就业的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储备计划当中。
二是实施“三支一扶”计划。连续4年选派了16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全市12个涉农区市县及先导区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工作。市政府还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了23个低收乡镇人才周转性宿舍建设,为到农村工作的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强化服务促大学生就业本市还强化服务,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一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资源,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推荐、网上招聘等服务。二是搭建市场就业平台。坚持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专场服务周、服务月活动,经常性地举办招聘会、对接洽谈会,满足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需求。
扶持大学生创业促就业在大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优惠政策、创业税收优惠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首次创业补贴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可到中国(大连)创业者公共实训(孵化)基地参加创业实训和创业孵化。大连市行政区域普通高校在校生和大中专毕业生可到基地报名参加创业实训。经考核合格,颁发创业实训结业证书。
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35岁以下)可携带《毕业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未就业证明》、《创业实训合格证》、《孵化项目申请书》办理孵化登记。基地2年内为入驻企业减免场地使用费、水费和一定额度的电费,无偿提供基本办公设备和物业服务,无偿提供开业、财税、经营、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困难家庭毕业生享就业援助对大连地区生源的五类困难家庭毕业生,本市实施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这五类困难家庭毕业生包括零就业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在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并将户籍、档案迁回大连地区的大连生源未就业的毕业2年之内的毕业生。五类困难家庭毕业生可先在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服务区”就业援助专区进行登记,然后到户口所在地的社区进行登记。各区市县对辖区内登记的困难家庭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开发公益岗位,积极推荐就业,确保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